中法建交55周年,主題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
在京首演成亮點
8月31日,中國婦女發(fā)展基金會支持的原創(chuàng)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在海淀北部新區(qū)文化中心首演。這部作品結(jié)合紀念中法建交55周年主題,從男主人公貝熙業(yè)8歲女兒的視角,講述爸爸當年的往事,講述一百多年前,在北京海淀西山,那段美麗的故事。
1923年法國醫(yī)生貝熙業(yè),為了8歲的女兒肺炎康復,在山披上修建了一座美麗的莊園——貝家花園。貝熙業(yè)大夫辦學校,設醫(yī)院,為貧苦村民免費診療,修橋修路幫助百姓,尤其令人感動的是,在日寇入侵華北之際,貝熙業(yè)冒著生命危險,幫助中共地下黨運送藥品,護送進步青年學生去往革命圣地延安……這個莊園是中法民間友誼的見證,這個莊園承載了貝熙業(yè)大夫?qū)⒆拥挠H情、對貧苦百姓的關(guān)愛、對生命的尊重,記錄著一個法國友人支持中國人民反法西斯事業(yè)的感人歷程。
作品想告訴人們,這是一個法國爸爸的莊園,更是中法民間友誼的一座豐碑。2019年,是中法建交55周年,金秋時節(jié),我們把這段珍貴的歷史記憶搬上了舞臺,正義、公理和真情的光芒,可以穿透歷史的天空,人類的大愛永遠不會磨滅!
中央電視臺特聘導演、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總導演范錦才說,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是紀念中法建交55周年主題作品,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目前,國際形勢復雜,單邊主義猖獗,不少人忽視了國與國之間除了市場貿(mào)易競爭,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。以貝熙業(yè)大夫為代表的外國友人,胸懷大愛,扶困濟危,治病救人,從點滴小事做起,堅定支持中國人民正義事業(yè),他的高尚人格和思想境界,超出今天西方很多政客。
著名兒童劇專家沈玲老師說,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把中法民間交流的大題材搬上兒童劇的舞臺,大題材,小視角,抓住孩子的心理,巧妙傳達善良、大愛、正義的理念,非常適合親子欣賞。
出品方北京龍在天皮影藝術(shù)劇院院長王熙說,我是海淀區(qū)政協(xié)委員,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。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今天首演,很多家長給與了高度評價。我們希望通過欣賞一部優(yōu)秀作品,向孩子傳遞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參考信息,引導孩子有善念,知感恩,明事理,潛移默化中建立大愛的格局。
兒童劇《爸爸的莊園》執(zhí)行導演、主演、身高126的袖珍明星朱潔說,我們是一個特殊群體,在黨和國家、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,我們成立了北京龍在天兒童藝術(shù)團,我們幸福地生活在一個溫暖的時代,努力傳遞正能量,讓孩子們健康成長,是我們的心愿!
北京中法實驗學校、貝家花園等領(lǐng)導出席了演出活動。
掃一掃分享給你的小伙伴吧